氣度與用人

日期:2019-06-09 16:38:45 瀏覽:

氣度與用人

安徽 張坤

      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,提起曹操,基本上是家喻戶曉,婦孺皆知。但是曹操出身也很低微,也是從低層干起來的。曹操起兵時,只有本家庭的幾個兄弟和侄子作骨干,七拼八湊,不足四千兵馬。但是在短短的幾年內(nèi),他就有了“謀士如云,戰(zhàn)將如林”的龐大隊伍。
      曹操只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,這與曹操的用人是分不開的。曹操這個人,政治抱負宏大,在用人上,氣度很是不凡。這在他與袁紹起兵的對話中,就充分表現(xiàn)出來了。“初紹與公共起兵,紹問公曰:‘若事不輯,則方面何所可據(jù)?’公曰:‘足下意以何如?’紹曰:‘吾南據(jù)河,北阻燕、代,兼戎狄之眾,南向以爭天下,庶可以濟乎?’公曰:‘吾任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,無所不可。’”(《三國志·武帝紀(jì)》)孫權(quán)對曹操的用人,佩服得五體投地,他說:“至于御將,古之少有,比之于操,萬不及也”(《三國志·魏書·武帝紀(jì)注》),一般來說,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,用人的氣度與取得的業(yè)績是成正比的。天下三分,曹操得二,劉備和孫權(quán)各偏安一隅,絕非偶然。
     曹操用人氣度非凡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陳琳,原為袁紹記事,替袁紹寫文章,將曹操挖苦得駭然汗流。曹操抓住他后,惜他文采出眾,只教訓(xùn)了幾句,仍任他做了管文書的官。曹操對待投降過來的人,一不忌前嫌,二不試試看,與自己原班人一視同仁,量才放手而用,得益甚大。即使對那些降而復(fù)變或叛己投敵又被捉到的人,也千方百計再爭取過來。宛城戰(zhàn)前,張繡投歸了曹操,因曹操要娶他的嬸母,張繡一怒之下打了曹操措手不及,把曹操的愛子曹昂、心腹戰(zhàn)將典韋等,都殺死了。在一般人看來,曹操記張繡之仇該記一輩子??墒遣懿俨贿@樣。他在官渡與袁紹打仗時,不由地想起張繡是如何厲害來,很想把他弄到身邊以對付袁紹,于是派人游說招納。曹操見了張繡,樂不自禁,好象根本沒有前事,不但封他作了楊武將軍,后還與他結(jié)為兒女親家。官渡戰(zhàn)中,張繡果然為曹操立了大功。魏種原是曹操的故舊好友,袞州戰(zhàn)役曹操敗績,投敵叛曹的人很多,曹操說:“唯魏種不棄孤也”。沒想到,魏種也逃叛而去,這真是大傷了曹操的臉面。不久,將魏種捉到,有人說,把他殺了算了。曹操思量再三,“唯其才也”,還是“釋其縛而用之”(《三國志·武帝紀(jì)》)。如此對待魏種,感召了其他叛逃的人,紛紛自動返回。官渡勝利后,下屬搜集到本營中一些人給袁紹寫的欲降信,問曹操如何處理。曹操連看都不看,把信都燒了,便說:在大戰(zhàn)時我自己還有喪失信心的時候呢,更不用說別人了。“公收紹書中,得許下及軍中人書,皆焚之。”“公云:當(dāng)紹之強,孤猶不能自保,而況眾人乎!”(《三國志·武帝紀(jì)及引魏氏春秋》)曹操這一把火,不知將多少人對曹操動搖的心,燒煉為對他的忠誠。對曹操和袁紹都很了解的楊阜,稱曹操“能用度外之人”,(《三國志·楊阜傳》)真是一點不假。
        與曹操用人有同樣氣度的還有齊桓公。春秋時期有個管仲,齊桓公任他為宰相。在列國紛爭的亂世年代,他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,幫助齊桓公建立了霸業(yè)。齊桓公對他除了信任還有尊重,稱他為仲父。但管仲最初效力的并不是齊桓公,而是他的兄弟兼政敵的公子糾。公元前686年,齊國發(fā)生內(nèi)亂。昏庸的齊襄公,疑心他同父異母的兩個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篡位而動了殺計。兩人只得逃到國外,管仲就一直追隨了公子糾,圖謀奪位?;栌沟凝R襄公,后來被他的部下殺了。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,都急著回國,爭奪王位。管仲為確保公子糾在奪位之爭中勝出,便在中途截殺小白。一次相遇,管仲一箭射去,正中小白腰帶。小白裝死,才逃過了一劫。在公子糾和小白的奪位之爭中,小白取得了最后勝利,成為齊國國君,后世稱其為齊桓公。但小白沒有糾纏當(dāng)年管仲的一箭之仇,反而拜他為相,顯示了他的氣度。管仲也幫助小白完成了霸業(yè),成為春秋五霸之首。
       唐代的唐太宗李世民用人氣也非一般人可比。李世民是歷史上公認的開明皇帝,他手下有一個魏征。每天絮絮叨叨,不僅是國事,連李世民的家事他也要管。但李世民并沒有覺得魏征忤逆狂悖,反而把魏征當(dāng)成了自己的鏡子,時時照著自己的污點。不過魏征最初并不是追隨李世民打江山的開國功臣。魏征原在隋末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任書記官,后追隨李密。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后,魏征入關(guān)降唐,次年,被竇建德俘虜,遂為竇建德所用。竇建德失敗后,魏征再次降唐,被太子李建成用為東宮僚屬。為幫李建成剪除異己,曾多次勸說李建成要除掉李世民,以免后患。李世民通過玄武門政變,奪得了帝位。魏征歸順了李世民,對李世民來說,魏征只是一個降將。他朝秦暮楚,反復(fù)無常,如果放在現(xiàn)代,給他按個歷史反革命的帽子也不為過。不追究就算寬大,何談重用。但李世民卻重用了他,或許正是有了魏征,才有了李世民時期的貞觀之治。李世民重用魏征,不僅顯示了他的眼力,更顯示了他的氣度。
       托爾斯泰說“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,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。”其實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在凡雄才大略的君主在用人的氣度上也總是相似的。成吉思汗及其后人之所以能夠帶領(lǐng)蒙古軍隊一度征服亞歐大陸大部領(lǐng)土,建立比拿破侖帝國疆界大得多的軍事強國,其原因有很多,但關(guān)鍵的一條是他們以偉人的氣度,建立了人才任用、提拔的體制和機制。
       我們研究成吉思汗,發(fā)現(xiàn)其用人的特點是不問出身,不問等級、資歷,只看實際才能。其委以重任的四杰、四勇,有的來自不同的部族:忽必來是巴魯刺思人,速不臺是兀良合部人;有的出身于不同的階級,木華黎就曾是成吉思汗的部落奴隸;甚至還有人曾是成吉思汗的仇敵,者別便曾一箭射傷成吉思汗的脖頸。成吉思汗不問出身,不記前仇,見人才則喜,用人之所長,容人之所短,用才不避仇,危難不避親,因才而授任,以大胸懷、大氣度,培養(yǎng)、使用、造就了一批名將,為元帝國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礎(chǔ)。
      人才是事業(yè)的基礎(chǔ),欲成大事業(yè),須用好人才??v觀古今,文王、武王父子用姜尚而建立西周,劉邦用“三杰”而建立大漢王朝,劉備“三顧茅廬”得諸葛亮而三分天下。鄧小平曾深刻指出:現(xiàn)代化戰(zhàn)爭實質(zhì)上就是人才的競爭。國以才興,軍以才強,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,打贏信息化戰(zhàn)爭,必須把握人才這一關(guān)鍵。
但是要想讓真正的人才為己所用,小肚雞腸是不行的,不能容人也是不行的。要用好人才,須有大氣度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沒有完人,更無全才;才華橫溢的人才往往又個性鮮明、棱角突出,甚至有著較多的缺點與短板。用人者只有以包容的胸懷對待人才,以寬廣的氣度使用人才,才能聚好人才、留住人才、用好人才。用人者在用人上的大氣度,折射著一個用人者的胸懷,折射著一個用人者的素質(zhì)。
         要想真正的人才為己所用,要真有大氣度,須真重事業(yè)真無私欲。正如林則徐所言,海納百川、有容乃大,壁立千仞、無欲則剛。用人者要培養(yǎng)大氣度,一是要無私心,二是要能包容,無私心才能一切以事業(yè)為重,不以個人好惡為標(biāo)準(zhǔn),不徇私情,選好人才,用好人才;能包容才能將眾多人才聚到自己麾下,用人所長,容人之短,“不揪辮子”、“不打棍子”,使人才意有所定,一心做事。
 

支付寶轉(zhuǎn)賬贊助
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
微信轉(zhuǎn)賬贊助

微信掃一掃贊助

    A+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8-08 15:03:29  所屬分類: 爭鳴
標(biāo)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