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期望過高 當心事與愿違

日期:2020-05-25 12:34:32 瀏覽:

家長期望過高 當心事與愿違
安徽
  張坤  王杰俊
       “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”是很多家長共同的心態(tài)。如最近網(wǎng)絡上一張“小孩作息時間表”的圖引發(fā)了網(wǎng)友熱議,按照這張作息時間表,一個9歲的孩子每天從5點起床,一直要各種學習到23點才能睡覺。在這份孩子的作息時間表中,除了周一到周五學校正常的課程之外,還有古文、鋼琴、圍棋、毛筆書法、奧數(shù)、跆拳道、游泳、英語、拉丁舞這九種課外學習。
我們來看這個孩子,每天學習18小時、晚上只睡6小時,如此一個針對9歲孩子指定的時間表,讓不少網(wǎng)友感到驚訝。此事在網(wǎng)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,到底孩子能承受得了嗎?我覺得,這好比磨刀,這樣的家長,是想把刀磨得鋒利再鋒利,薄得如同蟬翼了,還要磨。但是,您要知道,稍有不慎,就會導致刀崩掉啊,這是明智的做法嗎?
         其實上面的例子并非個例,向孩子提高過高要求的家長還是很多的。家長過高要求體現(xiàn)在這幾個方面:要求年齡小的孩子超前學習。比如幼兒園就報班把小學內(nèi)容學了,防止小學落后,甚至希望借此獲得領先優(yōu)勢。成功過程要求過高,步子邁的太大。比如要求孩子小學三四年級必須考完鋼琴十級;五六歲必須學會游泳;平時孩子不看書,忽然要求每晚看1個小時書,并且每天堅持等等。
          這種過高的要求讓孩子失去了什么?這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,讓孩子失去了親近自然、讓孩子失去了培養(yǎng)興趣的機會、讓孩子失去了兒童之間的相互學習、交流,團結協(xié)作等等。如果期望過高,過程過于急切,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信心?,F(xiàn)在孩子的受挫折能力普遍比較差,非常害怕失敗。這和家長平時對孩子過高的要求是有著密切的關系。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,就會給他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,孩子一旦沒有達到,家長開始批評他努力不夠,做事不專心等等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很難獲得成就感,越?jīng)]成就感,就越?jīng)]信心,然后就越是很難學好,甚至產(chǎn)生自卑感。學習是一個方面,這種狀況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發(fā)展。孩子很難真正的快樂起來。
          對孩子過高的要求真的都能達到家長的目標嗎?也未必!著名教育家卡特·威爾曾舉過一個例子,卡爾·馮·路德維希是天賦非常好的孩子,父母發(fā)現(xiàn)了這一點,望子成龍心切,就給卡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每天花大量時間學習,并且犧牲與學習無關的游戲,玩耍之類。8歲就開始學大學數(shù)學課程,9歲學微積分,寫劇本,不斷的跳級,11歲大學畢業(yè)。主修數(shù)學,大學教授預言他將成為一名世界級數(shù)學家。然后,卡爾進入數(shù)學院學習一年后,就對數(shù)學失去了興趣,轉(zhuǎn)入法學院,很快又對法律失去了興趣。最后只好從事了辦事員的工作,因為這種工作既不用思考,也不用承擔責任。
          其實這事不僅國外有,也發(fā)生在中國孩子身上。上次看過一個報道,武漢的一個媽媽,為了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,5歲之前陸續(xù)報了17個培訓班,把小學二年級之前的課程都學完了。孩子每天花很多的時間在學習上。到了一年級,果然不負媽媽的期望,憑借著超前學習的基礎,在學校名列前茅。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事,到了二年級之后,卻開始慢慢別其他學生超越,越來越落后,甚至淪為差生。
         更有甚者,如果給孩子過高的要求,還會給孩子帶來精神上、身體上的摧殘。如一位單親母親,帶著上中學年紀的女兒。這位母親說,自己對孩子要求的特別嚴,一直要求她在班級里,考試不許出前三名,孩子也真爭氣,一直保持在前三名,這讓在婚姻上失敗的母親,感覺到特別的自豪。結果,有一天,孩子突然不想學習了,誰也不知道這一切是怎么發(fā)生的,接著孩子開始出現(xiàn)抑郁的癥狀,只能在家里呆著,嚴重了甚至砸東西,說話很古怪。最后休學,去醫(yī)院看病,把醫(yī)生都給搞得頭大,到底這是抑郁還是精神分裂,北京的醫(yī)生最后都完全不知道怎么治療這個病了。
         家長對孩子期望是對孩子的希望,也是對孩子的鞭策,家長對孩子既要有高的期望,也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。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之所以時常出現(xiàn)家長與孩子沖突,家長對孩子酌行為不滿,輕者斥責,重者體罰,使孩子終日惶恐不安,除了缺少對孩子的愛心,恐怕也與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有關系。譬如要求小孩去做能力無法達到的事情,并且說:“都6歲了,這么簡單都不會,不害羞嗎?”等等,甚至有時候小孩雖然做得相當好,但從母親眼光看來,卻未能達到十全十美,于是忍不住地加以斥責。像這種完美主義者,不但自己做事要求完美,對孩子亦如此要求;但是小孩所作所為卻經(jīng)常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標準,因此,家長便常強迫地要求許多無理的事情。所以,做事有板有眼的母親,她的小孩反而常會有“強烈恐懼失敗”、“興致低落”的傾向。
          孩子考上大學是一條出路,但這并是唯一的出路。對比國外,德國的教育制度中,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分流了,學生一到10歲就必須決定自己將來的就職方向。柏林設有中學畢業(yè)的就職班、高中畢業(yè)的學校、報考大學的學校,三種學??梢匀我膺x擇一種。在許多國家,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,學校并不鼓勵為得高分而拼命學習,他們認為過重的負擔會抑制孩子活躍的思維,禁錮他們的創(chuàng)造情緒。在外界沒有壓力時,他們腦子中的豐富多彩的想象就會變成掌握知識的催化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當前我們的很多家長都是期望孩子不僅要考上大學,還要考上名牌大學。熱心學問當然是好的,但是對選擇其他道路的孩子也不能另眼看待。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,允許孩子依據(jù)自己的興趣和愿望上職業(yè)學校等。當孩子可以學自己想學的東西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,他們的主動性和創(chuàng)造性就能夠發(fā)揮,想像力就容易得到激發(fā),潛能就能夠得到釋放。所以當孩子表現(xiàn)出某方面的興趣、愛好、才能時,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,在培養(yǎng)興趣中孕育孩子的個性特長。因此,有家長的愛作為前提,又適度確立對孩子的期望值,在家庭教育中充分鼓勵孩子的興趣、愛好,激發(fā)他們的潛能,定會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,成功性,引導孩子走向成才的道路。
 
編輯:傅友君 
 

支付寶轉(zhuǎn)賬贊助
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
微信轉(zhuǎn)賬贊助

微信掃一掃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