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孩子在玩與動中成長 ——淺談當下教育問題及建議之二十一

日期:2025-04-13 18:04:36 瀏覽:

 讓孩子在玩與動中成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淺談當下教育問題及建議之二十一

 劉慶坤

思前想后,筆者決定從本期開始把副標題改為“當下教育問題與建議”,把“弊病”改為“問題”,含義可大可小,至少程度上要輕一些,可膚淺也可深奧,也應該更符合實際一些,更體現(xiàn)了筆者寫系列文章的本意或本義。

可以說,幾乎是任何時候,任何地點,孩子的天性就是活蹦亂跳,就是玩耍不倦,就是爭奇斗艷,就是喜聞樂見,就是異想天開,就是標新立異,就是刨根問底。

我們當下的教育偏偏嚴重忽視了孩子的這些天性,嚴重偏離了孩子的特性,整天都是關(guān)在教室里與家里,以課本學習為主,還不愿意或不知道要結(jié)合孩子的天性進行教學,讓孩子能真正動起來,結(jié)果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(弊?。?,讓孩子深受其害,而我們成年人還不能或不想自知自悟自省,而且還樂此不疲地拼命死教課本知識,檢查書本知識,考書本知識。以至于形成了“分、分,學生命根”之類問題成堆的局面,形成了出力不討好而怨聲載道的結(jié)果。

更可怕的是大多數(shù)人認可了或默許了這種教學方法,而且這種教學風靡于(盛行于)當下。注意筆者沒有用“教育”二字,因為我們目前的教育只是重視教學,而不重視“育”,距離科學合理的教育相距甚遠。筆者在后文里會專門淺論“教書”與“育人”的關(guān)系,這里還回歸本文主題。

我們好多人對當下的教育方法習慣了,認可了,乃至麻木了。也許有的人還非??春眠@種呆板的教學,那就是大睜倆眼說假話了。這應該也是教育改革難以很好推進的最大障礙,以至于教育改革多是雷聲大雨點小,或者說是不夠理想。記得魯迅先生在其開篇的白話小說《狂人日記》里有一個十分生動形象的描述,大家困在一個黑屋子里,日久天長,也都習以為常了。我們目前的教育形勢可能還沒有到這一步,但是人們對孩子的教育都放在了教學上,而教學又是狹隘的、死板的、模式化的,卻是不爭的事實。因此,筆者借住魯迅的《狂人日記》結(jié)尾一句話:“教教孩子!”

孩子玩什么?孩子怎么玩?孩子動什么?孩子怎么動?

首先說孩子的“玩”,玩我們的傳統(tǒng)游戲,下一篇文章詳說,這里省略;玩現(xiàn)代游戲,如各種積木、眾多拼圖、簡易雕塑等;玩外國游戲,如俄羅斯方塊、外國內(nèi)容的拼圖等。

這項工作主要是由家長在家里完成,家長要主動教孩子(尤其是兒童),帶孩子玩,經(jīng)常參與孩子玩,可以讓孩子邀請附近的同學或鄰居的孩子一起玩。而且早玩起來,早受益,堅持經(jīng)常玩,長遠受益。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,就可以自由快樂健康全面地成長起來,而且是潛移默化的成長,是春風化雨的成長,是心花怒放的成長,是成識增智的成長。

同時,學校里也要大力支持孩子在校園里、班級里玩起各種各樣的游戲,帶子彈的玩具槍等明顯不安全的玩具要除外,其它可以放心大膽地讓孩子玩起來,不要擔心這,害怕那,有利于孩子快樂,有利于孩子成長,才是最重要的。大不了老師多引導多關(guān)注,或者選幾個責任心強的孩子負責同學們的安全。

如此,在課間休息、在課外活動、勞動課、活動課等時間,我們讓孩子玩起來,樂起來??梢猿浞质┱购⒆拥奶煨?,可以讓孩子放松,可以增加孩子的快樂感,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之間的合作與友誼,可以學到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。不僅不會影響孩子上正課的效果,而且能提升孩子的學習積極性,老師傳授課本知識的效果會更好。

再說,孩子的“動”,其實質(zhì)就是孩子積極參與,最好是能調(diào)動孩子主動融入其中。其實,上面說的“玩”也是一種“動”,只是“動”的內(nèi)容要比“玩”豐富得多。簡單地說,主要就是帶著孩子“四動”,即動眼、動口、動手、動大腦。這應該不是新提法,可能古已有之,只是我們好多當下的古代后人做得并不是太好,也許相差甚遠,至少是相差較遠。但是,古人也告誡我們:“差之毫厘,謬以千里?!币虼?,我們要注重對孩子進行“四動”培養(yǎng),一個勤用眼、勤用口、勤用手、勤用腦的孩子一定可以收獲滿滿,一定會有著光明燦爛的未來。

首先,說在家里做好孩子的“四動”:家長可以隨處隨時讓孩子有目的地動起來,各種各樣的動都可以進行。孩子出生之后,父母就可以讓孩子手里拿著簡易的可愛小玩具,活動起來,這也就做到了“四動”;孩子稍大一些時,可以活動的就更多了,如可以讓孩子自己學著走路,可以讓孩子騎在大人身上玩簡易游戲《騎大馬》,可以讓孩子把凳子、棍子之類的工具當大馬騎;孩子三五歲時,大人就可以帶著孩子玩各種傳統(tǒng)游戲,可以讓孩子參與包餃子、擇菜、洗襪子等家務(wù),可以讓孩子看畫本、描紅等;一直到孩子高中畢業(yè),大人都可以有意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動起來,這里不再一一羅列。

家長堅持做到了長期讓孩子“四動”,時間久了,自己的孩子就會成為十分勤快的孩子、綜合能力超前的孩子、自覺勞動(行動力強)的孩子,關(guān)心、體諒父母并融入家庭的孩子,最后也就成了不怎么讓大人操心的孩子。說白了還是良好習慣的養(yǎng)成,前文里已經(jīng)詳細說明,本文只做簡要的敘述與淺談。

家長只要是不處處心疼孩子,這不讓孩子干(動),那不讓孩子做(動),而是讓孩子“一心只讀圣賢書,兩耳不聞窗外事”,孩子就能更早勤勞起來,更早懂事起來,更早強大起來。老話講“窮人的孩子早當家”,就是這個道理。

其次,說在學校里做好孩子的“四動”:除了孩子在校園里、班級里面動手動眼把衛(wèi)生打掃好之外,主要是老師要做到結(jié)合教學讓孩子真正動起來。這方面只要是老師用心、下功夫,會一位老師比一位老師做得好,不需要筆者在這里絮叨,僅舉兩個例子來說明。

語文老師準備上三年級的《太陽出來了》一課,可以讓每位孩子提前畫出太陽出來的畫面,并在課堂上展示與點評,導入課文,孩子上課的主動性就調(diào)動起來了。當然,如果是讓孩子結(jié)合課文畫太陽出來,那效果一定會出奇得好。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式:讓孩子在課堂上預習課文,當堂畫出自己心里的太陽出來的一幅簡易畫;或小孩子分組預習,有一人主筆畫出他們共同的太陽出來的畫面;也可以老師提前布置,讓孩子預習課文,提前畫好一幅自己心中的太陽出來的畫。以上三種形式的上課方法,其上課效果一準會比老師上獨角戲好。

一二年級的數(shù)學老師給學生講加減乘除的運算,可以讓孩子每個人(或兩人一組)準備十根火柴桿或小短棍,在課堂上讓孩子巧妙地使用起來,加減乘除有步驟地進行,孩子們可以單獨完成,也可以分組進行,就如手機里如何動火柴桿可以讓等式成立一樣,比哪個孩子做得快,比那個孩子做得對,孩子們保準積極響應,“四動”不知不覺地都用上了,效果也會出奇得好,說不定可以讓孩子記憶終生。

至于初中、高中讓孩子學習“四動”起來的教學方法更多,可以說多如牛毛,就看老師下不下功夫、用不用心。

讓我們的孩子在玩與動中學習與成長,我們的孩子會更快樂更積極更主動地學習,會更有效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長。

路在腳下,就看我們的家長與老師如何突破自己,如何邁步,如何行動了。

 

(作者:劉慶坤,省作協(xié)會員,公開發(fā)表文學作品近70篇,出版有散文集《少兒好時光》。另外,創(chuàng)作有與之同題材的六部作品集、兩部劇本待出版或拍攝,真誠希望關(guān)心當下孩子教育與成長的出版社、影視拍攝公司與筆者聯(lián)系,手機:13705583779。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編輯:傅友君

支付寶轉(zhuǎn)賬贊助
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
微信轉(zhuǎn)賬贊助

微信掃一掃贊助

    A+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8-08 15:03:29  所屬分類: 論文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