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能讓手機再毀掉更多孩子
——淺談當下教育弊病及建議之二十
劉慶坤
為了專門寫一篇減少手機對孩子危害的文章,筆者苦思冥想數(shù)日,不知如何命題下筆的時候,4月4日(清明節(jié))一早,筆者手機里突然冒出一段短視頻《春節(jié)假期發(fā)現(xiàn):手機最先摧毀的,是底層家庭的孩子》,本文也就參照與借用其標題,淺談下去了。
這段視頻,筆者詳細觀看了兩次,覺得內(nèi)容真實而扎心、可怕而無奈,問題真是很嚴重,應該比筆者親眼所見的還要嚴重,視屏里的畫面令筆者歷歷在目,怒不忍睹。定格的畫面上許多孩子圍著一部手機,幾乎里三層外三層,就是為了玩手機里打打殺殺、血腥恐怖的粗糙游戲,就是為了看手機里庸俗搞笑、無比夸張的無聊視頻,甚至是偷偷觀看或閱讀萎靡不振、誘惑力強的低俗內(nèi)容。如此種種不當行為,導致孩子對手機上癮,精神萎靡,上課睡覺,對知識學習毫無興趣。這個案例是誰的錯呢?大家應該心知肚明,至少“誰”不是一個方面。
不可否認,無論是對任何人,每一部手機都是一把雙刃劍。我們使用好了手機,可以充分發(fā)揮手機的積極作用,可以成為其主人方方面面的幫手,聽命于其主人指揮,可以衷心地為其主人服務;使用不當,我們自己就會整天沉迷于手機,被手機綁架,而不能自拔,成為手機心甘情愿的奴隸,而且還樂此不疲,嚴重地影響自己的工作與生活,乃至孩子的學習與成長,以及家里的和諧與幸福。
我們的大多數(shù)孩子自控能力差,加上缺少父母陪護與監(jiān)督,一旦接觸了手機,就會很快沉迷于手機,沉浸在那些虛幻的世界里,而不能自拔。到了特別嚴重了之后,父母也多是無能為力,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,垂足頓首,悔恨交加,只能是任其所為,聽天由命了。如此,這個孩子基本上也就廢了,至少是書本學習肯定是不行了。
筆者曾經(jīng)親眼目睹了一個事實,一歲不到的孩子跟父母哭鬧,父母為了穩(wěn)定孩子情緒,把手機給孩子玩,孩子立即笑逐顏開,專注于手機。筆者想其父母的心真大,就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了嗎?方法應該是很多的。其要害是父母圖省事,只顧眼前孩子不鬧就行,他們心里根本沒有會給孩子造成不好影響的意識,也就采用了不恰當?shù)男袆?,更沒有想著要給孩子養(yǎng)成好習慣,要保護孩子。
筆者還看到爺爺奶奶管教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機,而孩子反而追著打爺爺或奶奶的視頻。該孩子正在全神貫注地玩手機,爺爺勸其寫完作業(yè)之后再玩手機,孩子置若罔聞,爺爺氣不過,猛然奪過手機,孩子追著要,爺爺不給,孩子就動手從爺爺手里搶手機,甚至把爺爺推倒在地上,然后又專心玩起手機。而爺爺躺在地上,一臉無可奈何的樣子。這個孩子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?至少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。這個案例又是誰的錯?答案應該有多種,也可以說是綜合的。
還有少數(shù)高中生沉迷于手機,老師關(guān)心其學生,就暫時沒收了其手機,其學生難以適應沒有手機陪伴的學校生活,就跟老師要,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說,沒有絲毫作用。最后,其學生竟然威脅老師不給手機,自己就跳樓,結(jié)果該孩子真的突然從五樓跳下去,過早地離開了人世。為了要回手機玩,連生命都可以不要,這個案例又該是誰的錯?可以說,老師應該是沒有錯,至少老師的錯是微乎其微的。如果老師正常管教孩子,也有錯,甚至是有罪,那誰還愿意從事教育工作呢?
說到底,孩子沉迷于手機,主要是父母(家長)之錯之過,即忽視了對孩子的管教,尤其是不重視對孩子進行養(yǎng)成性教育;其次是社會過于追求經(jīng)濟利益之過,造成父母不能安心專注自己的孩子,有的父母為了養(yǎng)家糊口,還長期不能與孩子生活在一起;再者,則是“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”的現(xiàn)實(思想)讓孩子對學習疲倦了,只能是尋求手機里的空虛世界,因為那里的世界可以投其所好,可以無拘無束,可以施展才華,而孩子恰恰就是忘記了或壓根就不知曉,手機里的世界還可以虛度年華,可以紙醉金迷,可以“殺”人不眨眼。
雖然古人早就告訴我們說:“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與兒孫作遠憂?!睂⒆拥奈磥?,父母可以不要過分干涉,可是未成年的孩子,尤其是低齡的孩子,我們家長、老師、社會與政府還是要管要問的。那么,應該怎么管怎么問呢?
首先,家長一定要盡職盡責:從孩子幼兒起,就要對其進行良好的養(yǎng)成性教育。其中,就有教會孩子如何使用各種工具,而在當下使用在工具里,比較重要的就是學會正確對待與使用手機。因此,家長要高度認識到手機對孩子的作用,尤其是危害,并從孩子幼年時開始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,要教會孩子正確使用手機,不可沉迷于手機,并注意孩子平時的表現(xiàn),萬萬不可養(yǎng)成孩子背地里玩手機的壞習慣。一旦孩子偷偷玩手機,想矯正過來,已經(jīng)是很困難了,只有下一番真功夫,再加上愛心與耐心,才有可能戒掉孩子玩手機的癮。與其到了千方百計讓孩子戒掉玩手機癮的地步,不如讓孩子從?。ㄒ婚_始)就能正確對待與使用手機。
當然,讓孩子適當玩玩手機也是可行的,要比杜絕孩子玩手機好,但是要做到“三限制”。一,限制時間,一般不要超過十分鐘,最多不要超出30分鐘;二,限制地點,一定不要超過家長的視線,家長可以不定時的關(guān)注著;三,限制內(nèi)容,家長一定要把好這一關(guān),不要手機交給了孩子,就不管不問了。如此長期堅持下去,孩子自然就會正確對待手機,正確使用手機,家長自然也就省心了。而“三限制”一定要堅持下去,直至孩子高中畢業(yè)。孩子屆時已經(jīng)大多成年,也就可以基本放手了。
其次,老師與學校要嚴格管理手機:最好是不要讓手機進校園,更不可進班級。學校里有智能電話,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。家長想與孩子聯(lián)系,可以通過班主任。就是手機不得不進校園,也要有班主任統(tǒng)一保存與管理,千萬不可放在學生自己手里。這方面學校與班主任都做得很好,筆者就不再多言。
第三,有關(guān)職能部門要支持學校管理學生的手機:不能因為偶爾出現(xiàn)老師管理學生玩手機,而出現(xiàn)了悲劇,就不敢再支持老師的管理工作。我們可以考慮對因為在學校玩手機導致的悲劇,不與賠償,或少賠償,才可以“殺一儆(警示)百”。
最后,社會上要形成不支持孩子過分玩手機的良好風氣:我們的社會不要支持孩子沉迷于手機的任何理由,如什么限制孩子的自由了,把孩子管得太死了等,看是冠冕堂皇的理由,說不定是別有用心,我們應該高度警惕。
我們堅持如此長期來做,手機毀掉孩子的問題(現(xiàn)象或現(xiàn)實)就可以大大減少,悲劇也就可以基本上能夠避免,孩子們也就不會再是手機的奴隸。同時,希望我們大人(尤其是家長)也不要成為手機的奴隸,給孩子做好榜樣,給家庭帶來和睦,給工作帶來高效。
(作者:劉慶坤,省作協(xié)會員,在媒體公開發(fā)表文學作品近70篇,出版有散文集《少兒好時光》。另外,創(chuàng)作有與之同題材的六部作品集、兩部劇本待出版或拍攝,真誠希望關(guān)心當下孩子教育與成長的出版社、拍攝公司與筆者聯(lián)系,手機:13705583779。)
支付寶轉(zhuǎn)賬贊助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微信轉(zhuǎn)賬贊助
微信掃一掃贊助